三伏天根据什么定的
三伏天根据古代的天干地支法定的,民俗“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第七个数字,十天干的产生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影响万物生长,“庚”的意思就是万物收敛有实,“庚日”每10天重复出现,由于一年12个月,阳历365或366天,阴历354或355天,均不是10的整数倍,由此每月“庚日”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同。
按照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日子,传统约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起始日子。
伏天气候炎热,潮湿闷热,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也是六邪旺盛之时,三伏里“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也被古人称为六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它们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人体生病,“六气”就变成“六邪”,所以在伏天除了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多吃清淡食物。
三伏天的由来源于秦汉时盛行“ 五行相生相克”说法,古人认为夏季五行属火,而庚五行属金,火克金,所以到了庚日,金必伏藏,“伏”就是隐藏的意思,三伏天气温炎热,空气潮湿,人们纷纷休养生息,暂时搁置田间劳作,而皇帝也会到各地的避暑山庄乘凉,其实就是“伏”。
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
这句农药其实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说,入伏的第一天最好喝一碗羊肉汤,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伏天身体健康,当然,在这一天如果没有羊肉,也可以清炖鸡、清炖鱼。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伏天气候燥热,食欲下降,经常造成营养不良。喝肉汤可以补充蛋白质,身体当然就好了,特别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和长期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高温季节的营养。
夏季炎热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有的人害怕强光高温,中午在家睡觉,晚上睡不好,白天更迷糊,很容易出现缺钙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在热天很容易出现腿抽筋等缺钙症状,而炖烂的羊肉汤、鸡汤等含钙量很高。
中医素有冬病夏治一说,关节炎、哮喘病等呼吸道疾病在冬天最容易发病,如果在夏季治疗,就可以很容易有好的疗效,而羊肉汤则是不二选择。
公伏凶,母伏爽
“公伏凶,母伏爽”这句谚语流传的地方很多很广,意思就是说,伏天分为公母,哪一年是公伏,就预示着这一年的伏天很凉爽,而母伏常常连续高温,比如2022年就是母伏,没有入伏就连续多日40℃的高温,很多农作物都干死了。那么如何区别公伏与母伏呢?
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看头伏的第一天是双数还是单数,如果是单数,单数为阳,属于公伏;如果是双数,双数为阴,属于母伏。
不过,不是按照阳历计算,而是按照阴历计算的,比如2022的头伏第一天是农历6月18日,所以,2022年的伏天属于母伏,按理来说,雨水较多,但伏天高温天气较多,需要提前做好预防高温的准备,比如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不要在温度超过35℃以上的环境下从事重体力活动等。
相关推荐
伏天分公母吗 三伏天有分公母吗
2022年是公伏还是母伏 2022年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
三伏天是怎么划分的 三伏天时间如何划分的
三伏分为哪三个阶段 三伏天划分为哪三个时间段
中国的三伏天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三伏天是怎么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