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温措施有哪些
第1,是注意着装,衣服轻薄、色浅、透气、吸汗,尽量选择棉质或丝质的天然面料,鞋要透气,或是带有网孔,出门时还要备好防晒用具。环境温度超过摄氏37度时,皮肤就会从外界吸热,如果穿得少,身体露出的皮肤过多地暴露在紫外线之下,会增加灼伤风险,因此,高温天,太阳直射时,最好穿宽松的长衣、长裤,领口、胸部、腰部、裤口等处不宜过紧,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和散热。
第2,是学会补水,夏天要注意观察脱水信号,比如,小便颜色较浅,说明不缺水;小便颜色深黄,提示缺水。夏天,每天补水量约2000毫升,身体活动较多或在高温下工作时,要适当增加补水量;口渴时,不宜大量喝冰水,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头痛;建议补充温开水,利于散热;白天最好是半小时补水1次,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晚上则不宜喝水太多。此外,可以摄入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但不宜吃冰凉的食物。
第3,是身体活动后,不宜猛吹空调或者马上冲凉,以免引起血压大幅波动。
第4,是保证7到8小时的充足睡眠。
第5,是调节情绪,因为夏天是情绪异常的高发期,维持愉快心情,才能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全国高温榜详情
在近期的全国高温榜中,40℃屡见不鲜,43℃甚至挤不进榜单前十。
如此持久、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天气,究竟从何而来?气象专家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最主要的原因。
从监测上看,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中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不仅中国,今夏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形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在整个北半球多地形成高温天气。
南京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后期预测,今年6月以来中国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有可能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事件。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将成为一个常态,类似今年这样的高温酷暑,在以后的夏季出现频率可能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气温仍在不断刷新记录。面对“超长待机”的酷暑,不少中国网友表示已经“热麻了”。
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之下,在未来一到两周左右,南方地区的大范围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其中8月18日前后,高温天气可能略有缓解,但这只是暂时的喘息,此后高温还将继续发展增强。具体来看,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6~10天;18-19日和21-22日,河南、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
专家提醒,中国南方的酷热天气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相关地区民众务必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出行,谨防中暑甚至热射病的发生。此外,由于持续高温酷暑、降雨偏少,长江沿线的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需注意防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