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的单位是什么 降雨量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降雨量单位
毫米。因为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降水量与降雨量区别:
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降雨量多少算暴雨?
暴雨的降雨量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之内,由空中降落的雨量在50.0毫米99.9毫米的为暴雨,100.0毫米至199.9毫米的为大暴雨,超过200.0毫米的为特大暴雨。产生暴雨要有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水滴不断增大,云内的水滴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在中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有时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同时来自东、南两个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为主,后期又以偏东为主。中国中原地区流传“东南风,雨祖宗”,正是降水规律的客观反映。
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温度、湿度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其大的达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有波动的地区,常伴随气流运行出现上升运动,并产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区集中的现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响。例如,由于山脉的存在,在迎风坡迫使气流上升,从而垂直运动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从南海有一股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这股气流恰与太行山相交,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导致沿太行山东侧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1975年8月4号,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而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8月5~7日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而距林庄东南不到40千米地处平原区的驻马店,在同期内只有40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