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日历

地震云长什么样

    地震   是什么样子   云长
《地震云长什么样 地震云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朋友喜欢观察云的千变万化。常常观察云的朋友会发现,积云是像棉花团的云,是比较薄的云朵;卷云是像羽毛漂浮着的云,是最薄的云朵。那么,大家知道地震云长什么样?地震云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云是什么样子的

地震云长什么样

1、单条震云:为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2、多条震云: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3、卷震云: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4、鱼鳞震云: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5、团块震云: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地震之前会出现地震云吗

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平时常见的天空中普通的云彩一旦与地震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形成某些特殊的形态,科学家把这类云称为“地震云”。迄今为止,人们认为地震云都是出现在地震发生之前,有的地震云出现在距离震中很近的上空,有的地震云却远离震中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如果真的能观测到地震云,那么对于人类研究地震云出现的规律、预防地震的危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始终不相信有地震云,认为那些云彩的出现与地震的发生只不过是偶然的巧合。所以究竟有没有地震云,如果有,它与地震是什么关系?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这些成了科学界亟待探讨的问题。

日本是地震云记载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日本学者率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日本九州大学的真锅大觉副教授认为:地震之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量,并加热空气,使其成为上升的气流,使10000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地震云。

我国气象地震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质疑。首先,距离海平面1万多米的高空,一般上升的气流是达不到的,就算是火山喷发、核弹爆炸,产生的气流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而且强烈的对流一般都是呈柱状或蘑菇状等垂直方向发展的对流体,不可能形成水平方向的细长带状云。

其次,按照真锅大觉的理论,地震云应该出现在地震震中的上空,我国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先生也认为,地震云居震中最远不超过3000米,然而根据有关报道,有人在距离震中几千千米以外看到了地震云,甚至有人隔着半个地球的距离也看到了地震云,这就与之前的理论形成了矛盾。

第三,地球岩石的热传导是极其缓慢的,地球内部因地震所积累的能量想要加热大气不是非常容易的。

我国有学者对于地震云的形成提出了下列解释理论:他认为地震云除了可能出现在震中区上空之外,也可能出现在那些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这些断裂带的应力本来就集中,当受到震中区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来的应力时就更加集中了。强应力作用使断裂带的岩石发生挤压摩擦,造成热量增加。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溢出地面并上升到高空,形成条带状地震云。有学者还提出,地热传递给大气不一定要通过气流的形式,还可以通过辐射的方式来加热断裂带上空的各种微粒。吕大炯还认为,震中区处于某些应力高度集中的断裂带交汇区,应力随距离而衰减,因此形成了辐射状地震云。

我国学者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地震云的某些特征,但是这些理论仍然是带推测性质的,还没有得到验证。应力能否传递几千千米,也令人怀疑。

关于地震云的成因,除了上述假说外,还有人提出了感应性磁场说、气体分子电离说、震源电场说等。这些理论虽然对地震云的形成做出了一定解释,但是依然只是猜想,缺乏客观的观察数据。学术界因此一直怀疑地震云的存在,甚至有人完全否定了地震云的存在。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之前,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在震中和非震区都没有发现云彩异常的变化。地震云是否存在还是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