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中破坏力最大吗
地震震中破坏力最大。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
震中区是指宏观地震震中附近最内圈的等震线所包围的地区。通常是指“极震区”。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由一次地震所形成的地面震中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常由最强(最内)一层等震线圈定。一般情况下,震中区在地面上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重,常与极震区相一致或很接近,是震源错动方式在地表上最直接的反映。根据其形状、大小等特征,可以推断引起地震的断层的方向。震中区通常是地震宏观调查、烈度调查、震害调查等的主要场所, 可为地震研究提供地面运动、地面破坏以及震害等的重要资料。
例如1981年1月24日,发生在中国四川鲜水河断裂上的道孚6.9级强烈地震,其等震线为北 45°西的纺锤形,极震区为内Ⅷ度等震线所圈定的范围,长约 6.4 km,宽约1.4km;震中区包括外Ⅷ度等震级所圈范围内地区,长约12.4 km,宽约3.2 km。这次地震震害主要沿鲜水河断裂分布,地裂缝沿断裂延伸约44km。由震中区形状显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鲜水河断裂带,这与震源机制解相符。
通过对塔什干地球动力学实验场重复水准测量资料的分析和对应力集中区应力应变量的计算,表明震中区为应力应变集中部位,其地面膨胀显著;定量计算和实际观测资料还表明,均匀介质中的局部非均匀区是能量集中部位,这也许是震中区以外出现异常点的原因。以东乌兹别克斯坦地震构造1959~1980年的4个地震为例,并分析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认为在同一地震构造中,能量可以传递,一处地震的发生,可以促进其他部位能量积累的加速而引发另一次地震。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关系
地震烈度受地震震级的影响。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震的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青岛地区房屋设计的7度设防,指的是可以承受烈度为7度的地震,与地震震级无直接关联。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响,天津市区烈度为Ⅷ度,北京市多数地区烈度为Ⅵ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地震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