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棉签为什么都放在一个瓶里
核酸检测的棉签都会放在一个瓶子里面,这种属于混检,大多出现在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不会影响检测效果的。
核酸混合检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合采样,即从5人或10人中采集样本,放在同一采样管中进行检测。第二类测试样品混合。样品混合是实验室测试。测试时,需要从同体积中取出3人或5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
核酸检测在很多地方已经全面覆盖,每天都有大量的样本需要检测。十个以上样品一起检测,检测呈阳性后再进行一一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核酸采样人员在检测每个人时都会对双手进行消毒。集中核酸采集将设置在相对开阔、通风的地方。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对聚集人员来说是非常安全的。
核酸检测的一般程序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首先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样本要求”部分进行样本采集。常规样本类型包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气管灌洗液和肺泡灌洗液。
获得患者样本后,应尽快进行检测。如需要运输的样品不能立即检测,应按说明书低温包装,送专门检测机构检测。检测机构收到样本后,应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试剂使用经批准的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核酸提取试剂盒。
病毒RNA需要先逆转录成cDNA,然后再进行扩增和检测。 PCR扩增检测应使用经批准的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定量PCR得到的样本的Ct值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样本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
上述过程中,样品的采集、储存、运输、样品核酸的提取和检测、结果的判读都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一根核酸检测棉签的使命
从采样点到检测室,再到医废暂存点,再到危废中心,来到了发电厂,最终到达土壤,在经历了出厂后的6个站点,一根用于核酸检测的棉签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变成一份无公害的灰烬,填埋到土壤中。
当前,我省正处于抗疫的关键时期,各设区市均根据自身情况组织不同规模的核酸检测,即使是低风险地区也均严阵以待。以徐州为例,当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公布了163个每个采样点,每天完成上万次核酸检测,而那些被使用过的棉签都是如何处理的?
单个采样点每日最高用量11220根
上午9点多钟,徐医附院东院核酸检测采样服务点,准备检测的市民排成了长队,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并自觉间隔一米距离。检测窗口初,全副武装的护士先用消毒液洗洗手,然后从包装袋中拆出一根长约15厘米的棉签,进行咽拭子采样前的准备。
“啊……”被采集者张大嘴巴,护士熟练地将棉签伸到其咽部蹭几下,然后左手拿过一个取样管,右手将采样后的棉签插入取样管中,稍稍用力,棉签头部就被折断进入取样管中并密封,长长的棉签杆则被丢弃到黄色的医废垃圾桶中。徐医附院分管东院的副院长燕宪亮介绍,作日常为普通市民和住院患者检测点,徐医附院最高日检测量达到11220人,棉签的使用量达11220根棉签。
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医废处置形成闭环管理
采样后的棉签,头部被装入取样管后,贴上类似于“身份证”的条形码,经过了仔细地封袋,被装入倒一透明的密封箱内,然后由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送到徐医附院东院感染疾病科PCR实验室的传送舱,由传送舱头送到外人无法随意进入的实验室内进行检测。
“PCR实验室里是负压的,病毒进去以后就出不来。”燕宪亮介绍说,疫情爆发以来,徐医附院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形成了闭环管理。所有医疗废物全都“走”专用电梯,在不运载医疗废物时,该电梯则是关闭的。
一个小时后,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一箱箱标注着“高度危险感染性废物”的黄色包装密封的医疗废物运出病房大楼。垃圾收集员郑先成仔细地对黄色密封箱进行称重、记录,并将数据上传到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平台上。随后,在用手推车将这些医废送到百米之外的核酸采集点医疗废物暂存点,这样的核酸检测医疗废物他平均每天运送约35公斤。
医疗废物暂存需放置48小时后转运
徐医附院东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是一处活动板房,靠近院墙,与感染疾病科大楼隔着一大片空地,除了专业人员,患者或普通市民禁止到此处。为确保安全,所有来自核酸检测采集点包括棉签在内的医疗废物,都将在这里放置48小时,待检测结果出来,确认没有阳性后,再由医疗废物转运车统一送到徐州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上午10点多钟,危废中心专业收运车到达现场。即使驾驶着密封的医疗废物转运车,转运人员贾永建仍然“全副武装”。他将空转运箱卸下后,再将已放置48小时的医疗废物装箱上车。
据了解,作为医疗废物收运人员,贾永建每天要奔波8-13个医废暂存点,往返装运满满两车核酸检测医疗废物到危废中心。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而这段时间里他只能喝水,不能吃饭上厕所,每天下班脱下防护服后,他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