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日历

你比南浔还要难寻

    南浔   不期而遇   你比

都说南浔难寻,今日有幸寻得了南浔,不知是否能在这里遇到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对于江南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幼时背诵的一首汉乐府名歌——《江南》。

于是,在还不能完全理解歌中的意韵时,便已对江南产生了朦胧的爱意。以至于在最初的印象里,江南一直与水结缘的:或是温声细语中的水乡人家;或是柔风细雨下缓缓前行的乌篷船;亦或是夏日风中摇曳的朵朵红莲......

而南浔却是个例外,它有小桥流水,但那特殊的韵味却不是藏在流水间,而是被那高大的石墙困在了大院里。初春时节的南浔,不同于夏日的百花争艳,不似深秋时天高云淡的清冷。当站在水阁之上举目远望,或是在青石路上彳亍前行,才真正的意识到,早已身处地道的江南之中。

石桥、弄巷、人家、青石板......一不留神,就会让你步入杏花烟雨般的梦里,似乎随时有一位穿着白衬衫的少年从路的远处而来。曾经的南浔富商,早已在滚滚历史中成为了传奇,留下一座座格局精巧的会馆、大宅,向后人诉说着传奇的故事。

在初春微风的吹拂下,沿着镇口潮湿的青石板路朝里走,可以看到晚清南浔“四象”之首的刘镛花了40多年建成的小莲庄,今朝的模样。园子里最经典的要数莲花池和东升阁,前者只有在夏季莲花盛开时才最美;如后者是一幢二层小洋楼建筑,却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欧园林的风格融合的恰到好处。

闲逛小莲庄,总能在砖瓦缝隙中寻觅到时光的痕迹。当你站在张石铭故居的门前,看到那耀眼的红砖,你一定会为在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遇见这样一所大宅而感到诧异。欧式雕栏,古朴木门,洋式红砖,在遥远的东方,一个江南水乡的巨富家中能见识到,可谓奇迹。

曾经的南浔,养育过多少文人骚客,他们在这方水土著书立说,而嘉业堂藏书楼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见证。坐落于南浔的鹧鸪溪,与小莲庄隔溪相望,藏书楼就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

园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夏日,池中绿荷亭亭,红莲怒放,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要一辈子沉醉在这浓郁的书卷气中。富商大贾的故事固然传奇,可那早已是过眼云烟。如今,住在百间楼的人们,映水的朝阳,袅袅的炊烟,才是南浔本该有的模样。

你来南浔,难道不是在繁杂的都市忙碌久了,累了乏了,想在这里寻找一隅静心之地吗?再美的霓虹,在妙的曲子,再醇的酒,你早已司空见惯,人生不过76000多顿饭,最真不过柴米油盐。没有传唱至今的佳话,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百间楼却是南浔最美的地方。

清一色白墙黑瓦的建筑,沿河分布,坐上乌篷船顺着运河悠然而走,旁边有晒着太阳的老人,有浣衣洗菜的人家,玩闹的儿童,都是美丽的风景。“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怕是只有在这百间楼里寻一户人家住下,才能体会其中妙处。

本以为南浔到了百间楼就只剩平淡,可路走过不长,抬眼却看到了白墙黛瓦的张静江故居。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厅里每一张照片照片、每一封书札、每一份任命状,都讲述着张静江先生传奇的一生。

张静江先生的雕像一副文弱的书生模样,但却如孙中山所言“丹心侠骨”:早年投身革命救国,后又主张经济强国,一生所愿,唯有强国富民,着实令人敬仰。脚步至此,南浔古镇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值得品味,岁月斑驳了围墙,青砖长满了青苔,故事却依旧不曾暗淡。

桥上的游人,年年月月,来去匆匆,但朦胧中的一座座石桥,不论你来或不来,它都一直立在那里。或许,南浔并不南浔,只是它和这个世界不熟而已。我走遍了南浔,听完了所有的故事,却见不到故事里的人,也没有遇见你。

我的那位,看来,你比南浔还要难寻的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