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立夏是夏季的第几个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
但是从气温上分析,“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如西宁当地昼夜温差都在20℃左右,最高气温也未冲到20℃,西宁离“夏天”还有些远。真正的夏天还早着呢。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立夏”的迎夏仪式“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有什么禁忌
立夏日忌无雨。
河南、贵州、云南等地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有:“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不下,高田不耙”;“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等等。
立夏日又为夏季之始,民间畏忌夏季的炎热,有称人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夏天就不怕热,不会消瘦了。否则,夏季里人会畏夏怕热,吃不好饭,消瘦甚至有病灾的。
浙江、江西均有此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日饮茶的习俗,如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的。江苏东台一带,立夏日忌讳小孩坐门坎,说是“立夏日坐门坎,容易打瞌睡”。
立夏如何消暑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夏季吃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1、选适合自己的水果“立夏”过后气温升高,出汗也随之增多,多吃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水分,更是消暑和补充身体养分的首选。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事实上,水果也有性味寒凉的区别。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选择“温和”一点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虚寒体质以及胃寒、胃溃疡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凉食物。
2、补充水分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早上起床后应该先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因为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