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时辰制:早期的历法、时间采用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
百刻制:百刻制是十时辰制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另一方面,人们对时间测量精度的要求及百刻制的提出,推动铜壶滴漏的产生。
十二时辰制:西周开始,中国历法逐渐稳定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固定在夜半。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