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纪时期,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为了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布达拉宫。吐蕃王朝灭亡后,很多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这里就成为了历代达 赖 喇 嘛的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 治仪式举办地。
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布达拉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