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二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 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 闰腊月)”。闰十二月是所有闰月中最罕见的闰月(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后随时间推移,闰十二月的频率会从最低逐渐上升),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33世纪没有出现过任何闰十二月,此后的36~38世纪、41~47世纪以及49世纪都没有闰十二月。上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16世纪1574年,下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34世纪3358年。
闰十二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节最晚的年份,因为在八月及八月后闰月的年份的春节日期一般在1月31日或2月1日,次年春节一般在2月19日(雨水)左右。
闰十二月的由来
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公历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2006年,闰月在七月后面,就是闰七月。
一年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公历1月左右,地球运动快,中气间隔短,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比农历一个月还短,所以正月、十一月、十二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概率小。相对,该闰月出现机会就少。闰十二月属于罕见闰月,也是特殊闰月。
在正月至十一月后的闰月带来的“双节日”、“双生日”,我国的传统做法是“过前不过后”。根据民俗传统,出现在闰月里的节日是不当作节日的,一般来说并没有两个农历节日、生日的说法,只过正常月份的节日、生日。
但是,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并不是十二月的另一个名字),如果一年有两个十二月,那么第一个十二月是“十二月”,第二个十二月是“腊月”。基于这个原因,史书中一般写正式名称“闰十二月”,未见“闰腊月”(“腊月”容易误解)。农历十二月的节日,腊八、小年、除夕均属于腊月,因此始终过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但,腊月为闰月的年份之十二月出生的人,在其他年份在十一月还是在腊月过生日,则依个人偏好。
什么是闰年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