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二月多少年一次
闰十二月是所有闰月中最罕见的闰月(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后随时间推移,闰十二月的频率会从最低逐渐上升),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33世纪没有出现过任何闰十二月,此后的36~38世纪、41~47世纪以及49世纪都没有闰十二月。上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16世纪1574年,下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34世纪3358年。
出现年份:208年,1517年,1574 年,3358年,3472年,3806年,3988年,4751年,4941年,4971年。
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 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 闰腊月)”。
怎么确定闰十二月
我们已经知道,润年有13个月,而一年中只有12个中气,农历中规定每个月必须有一个中气,这样一来在闰年的13个月中,肯定会存在一个月里没有中气的情况,那么这个月就是前一个月的闰月了。
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实际上我们平时说的节气是节令和中气的统称,其中我加黑处理的立春惊蛰等这12个叫节令,而剩下的雨水春分等这12个叫中气。从节气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到,它对指导农业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很少听到闰腊月
这就需要讲讲我们现在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法了,我们现在用的是定气法。定气法是对应我们以前用的平气法的,所谓平气法,就是把一年的天数,平均划分为24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说白了就是定时法。这种划分方法的有点是简单粗暴,但同时存在很多致命的问题,比如春分、秋分的时间不是很准,另外对日食、月食等现象的预测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差,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随着后来天文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是正圆,而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焦点上,平气法所遇到的问题正是地球在整个公转的过程中速度不均匀导致的。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近快远慢
所以后来改用定气法一直沿用到现在,所谓定气法就是把公转一周按照角度分成24等分,每15°对应一个节气,以春分为起点(太阳直射赤道)。这样就可以精确的表示冬至夏至等节气了。在这种方法处理的前提下,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在近日点(冬至)运动的速度快,在远日点(夏至)运动的速度慢,虽然每个节气都是占15°,但是时长却不一样。夏至附近一个节气可长达16天,两个中气相距的时间超出朔望月周期很多,很容易产生没有中气的情况形成闰月;而冬至附近,两个中气的间隔比较短,存在没有中气的月分的概率就比较低了。当然,概率低,不代表没有,上一次闰腊月是1574年,下一个要等到3358年了,要等到下一个闰十二月出现,我们恐怕向天再借五百年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