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多少年轮一次
闰九月的出现并没有规律,闰九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仅有1832年和2014年,也就是90年才有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4年。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306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
关于闰月
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月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差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
关于历法
世界各国的历法分为三种,阴历、阳历和阴阳历,咱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不是阴历,阿拉伯历法是阴历,也即是回历。回历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创教为元年,这么算来回历的今年应该是13××年才对,但他都到14××年了,过得的那么快是因为回历一年354天,它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叫做阴历。阳历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然后一年12个月,每个月理论上应该是31天和30天,但是没谱。比如七月大,八月应该小,结果奥古斯都皇帝过生日,加一天,八月就大了。那这一天从二月拿吧,因为那个月杀人,快点过去,所以二月就少一天了,很随意的。中国古代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就尽量都照顾到,按照月亮绕一圈是一个月,地球绕一圈是一年,这样的话,我们一年也是354天,但是我们又要照顾到地球公转的周期,19年里增加七个闰年,平均就是每两年多一点就要插一个闰年,闰年有13个月,所谓的闰二月,就是这一闰年有两个二月,闰七月,就有两个七月。因为咱们现在都用公历,你不会在乎这个,要用农历的话,就经常会提到闰月。咱们中国历法属于阴阳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这个原则的确立是很早的。另外,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甘德、石申这两个人写的,五大行星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