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是一种竞技体育运动,其源于中国春秋时代,从春秋到秦汉时期时名为“角抵”,带有武术性质。《汉书刑法志》有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滛乐中矣”。
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关于西晋历史的《晋书》有记载:“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日:‘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相扑一开始跟武术是未严格分开的,但到了宋代,相扑从武术中分化出来,只扑不打,更不许踢脚,以将对方扳倒为胜。现代相扑的规则也跟这差不多。
相扑于唐朝传入日本后,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日本的相扑(日式摔跤),古称素舞,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