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在古羌语当中译为:“英雄”,《左传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字在甲骨文当中地位非常崇高,在古籍当中常常跟“夏”连用,“人”自然指汉人。
不过“华人”最早的记载可见《明实录太祖洪武九年》曾秉正上疏曰:“近来蒙古色目之人多改为汉姓与华人无异。”此时华人就是指汉人,开始出现区别是清末时期,根据1909年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已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人,已不是中国公民,称之为华人。
我国在1980年,在《国籍法》当中也是有同样的规定,放弃中国国籍,已经取得或加入外国籍的人都称为“华人”,华人也分海内和海外,海内华人指的是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士,而海外华人意思就很明朗了,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的人都叫“美籍华人”。
“华侨”跟“华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很大差别,华侨是指长期居住在国外,但又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属于中国国民,“华”与“侨”意思也很明确,华是中国古称,侨是移居、客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