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份,而每一份用一个时辰来表示。根据现在的计时方法换算的话,一个时辰就等于两个小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而小时是源自西方的一种计时方法,他们将一天划分为二十四份,一份用一个小时来表示。
古代人是没有钟表的,最开始是用水滴计时,后来用日晷计时。古代的时候有一种计时的工具叫做“铜壶滴漏”。它是由一个铜壶跟水还有箭组成的工具,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通过铜壶里的水一滴滴的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铜壶设计比较独特,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完,也就是24小时。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约等于15分钟,到了清朝改进了一下,这个工具更精确了,一刻钟就是十五分钟。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日晷的计时工具,它像一个大圆盘一样,把一个时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一份叫做一刻,一个正好是十五分钟。这个日晷就和现在的钟表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如今分的那么精确罢了。
除了一刻钟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炷香、一盏茶的计时方法,一炷香一般为半个时辰,也就是说换算成小时是一个小时,而一盏茶则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