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社会内卷化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实质性的创新,而是停留在没有实质意义的内部消耗上,最终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这一观点最早是美国人类学家基尔茨在研究印尼的农业内卷化最先提出。随后在黄宗智先生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文中得以运用。
在黄宗智的观点之中,自明清以来,人口大爆发,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所谓的“糊口”经济,也就是仅仅能够填饱肚子而已。自宋朝以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而是农民为了生存而产生的不得已的商品交换行为,商品经济在宋明时期的繁荣发展反而固化了小农经济的体制,从而导致了不断的内卷化。
用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解释,当一个公司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之后,公司的市场规模已经到达顶峰时,公司的技术和制度始终无法突破这个公司成熟之后的高度,该公司的内部将会开始出现更加细分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完成工作,但是公司的效益却未见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将会下降,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带来的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但却又被限制,吃不饱却又饿不死。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公司内部内卷化。
将这个观点放在封建社会中,依然成立。中国封建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放在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之匹敌。这也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卷化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内卷化的本质
社会管理“内卷化”的危害性相当大,应当引起严重关切。
第一,“内卷化”实际上是简单地复制旧有机制,致使社会管理创新停滞不前。加强社会管理往往是通过扩大社会管理机构规模,出台更多政策规章来实现,以应对日益频发的社会问题。其实这只是在同一层面不断地自我复制、自我强化,增加执行旧有机制的机构和人员。其结果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地得到强化,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不免会出现部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然而,社会组织的孕育平台仍然没有放开,政府失灵的角落没有足够的第三方组织来填补,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社会问题实际上是处于“真空”状态。
第二,“内卷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使得社会管理的机制与体制相分离。社会管理机制是通过公共权力的运行来实现。公共权力虽然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中不断地得到加强,但它并没有跟进社会管理体制转轨。尽管中央多次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但地方实际部门和官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确保在任期内不出问题,便采取“能包就包”、“能推就推”策略。这么一来,公共权力就被赋予新的要素而产生异化,用以应对体制环境,而不是与体制相接轨,严重背离了加强社会管理的目标。
第三,“内卷化”营造出社会管理“表面稳定”效益,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内卷化”的继续和繁荣。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容易形成“压力维稳机制”,这促使了一些官员不得不“为稳定而稳定”,贸然推崇行政手段,营造出社会稳定假象。在压力维稳考核机制下,这容易为官员的政绩加分,受此利益驱动,社会管理“内卷化”方式很容易被学习和应用。“内卷化”的结果虽为可观,却掩饰住社会问题的根本。这只会进一步积聚社会风险,导致社会矛盾呈现上升态势。
社会内卷化的积极作用
“内卷化”消极的影响被人们广泛体会,可是积极作用,有时却被人们忽略。就拿课外补习来这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
课外补习真的没有好处吗?并非没有,首先对社会来说,各种培训机构林立,从中获利的机构、老师很多。再看补习的孩子们,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让自己那些已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这本身就已经有了积极作用。
再看职场中,“内卷化”造成了加班无度,“内卷化”造成了刻意的迎合等等,但作用也很明显,加班必然带来价值,无论多少总会产生,刻意的迎合,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无疑使执行力有所提高。
“内卷化”产生后,人们在受到困扰的时候,就开始寻求突破。比如生产一个杯子,本来没有花样,可是为了让自己产品更为突出,于是增加滤茶网,当这个配置成为了标配常态的时候,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有开始了各种内胆、花色、器型等等方面的创新。
人们在意“内卷化”的消极影响时,却忽略了,那些能够打破“内卷化”而进行创新,突破“内卷化”的影响,这时积极作用就产生了。
人们都懂得有因才有果,因为“内卷化”的因,导致了必须不断创新的果。因为没有人愿意在重复的行为中进行自我消耗,只有突破,创新,才会得到改善。
社会内卷化的消极影响
社会内卷化使我们进入了一种不停自我消耗的过程。本来可以单位时间内做好的事情,却需要延长时间来提升自己工作内容,本来在学校可以学到知识,周末则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过程。
在这种自我消耗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很疲惫,就像一次听到家长与孩子的对话。
家长说:你看其他同学,周末都有补习的课程,你才三门课,你已经很轻松了。
孩子说:那周末不该是休息日吗?为什么休息日和平时没有了区别。
家长说:周末都在补课,为什么你就要特殊呢?
不该如此,却都在如此,似乎不做就成了反其道而行一样。
其实对于周末补习,孩子感觉的厌倦,家长也疲惫,可是为了让自己孩子不落后于其他人,不得不也加入了补习行列,可是这样就是正确的吗?别人如此,我们就该如此吗?别人如此,本就应该如此吗?
职场中同样是如此,本该如此,但并非如此。趋利避害,刻意迎合,只要能够获得更多利益,那就必须去做,似乎这个已经成为了常态。本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能够做好,精益求精,可是有人因为迎合领导获得利益,于是领导无论对错,都在迎合,导致了领导自以为是,下属无脑执行,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都在如此的时候,反而大家都无法在继续获得付出赢得利益,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根本无法区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只能凭借领导的喜好了。
生活小知识推荐》》
七月是什么季节 七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八月是什么季节 八月份的季节特点
九月是什么季节 九月份的季节特点
1.6亿需要交多少个税 1.6亿要缴纳多少个税
什么是阴阳合同 阴阳合同属于诈骗吗
什么是热气青年 热气青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