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节的由来和风俗
开斋节起源
伊斯兰教经典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公元610年莱麦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与此同时,教法学家解释,“斋戒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
历经1400余年演变,开斋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节日宗教聚礼活动外,还要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道“塞俩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来年幸福。
文献记载,尔德(Eid)这个阿拉伯词语由“阿达”(Aada)这个词演变而来,原意是“返回”,演变为“聚会”,所以,穆斯林将开斋节的礼拜称为“会礼”。
“会礼”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确定的宗教节日礼仪。根据《圣训》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后,发现那里的人继承蒙昧时代习惯,有两个崇拜偶像的民间节会,其场面十分壮观。穆罕默德说:“我来这里时,真主启示我,要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节会将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宰牲节),一个是结束斋戒的日子(开斋节)。”
开斋节
伊斯兰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解释说:“这两个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的启示所规定的合法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这两个节日,标志着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成功。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教导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这两个“尔德”(节日),的确与任何民族的节日习惯都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贡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兰另一经典《圣训》记载,先知为穆斯林指定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星期的主麻(聚礼)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定时“返回”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集会,以叩拜和敬畏真主,从而获得真主许多倍的回赐与恩典。穆斯林认为,从真主启示和先知教导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遂成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斋节是怎么过的?
开斋节风俗
在回族将开斋节视作最大的节日之一,在回族人民的心里开斋节所在的一个月里是最尊贵的吉祥、和平的一个月。在开斋节开始之前,回族人民将奉行一个月的斋戒,在这一个月里,回族的人民的生活明显的要比平常要好一些,都会准备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入了斋月需要进行封斋,而且封斋是有条件的。男生满十二岁,女生满九岁都要求封斋。但是理智不清的、小孩儿、以及妇女月经期和产期的人都不进行封斋。
封斋其间,他们需要在东方发白的时候就要吃饭,如果有人错过了这个时间,那么就要一天不吃不喝,清封一天。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的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干净,然后换上洁净的衣服,头戴白帽,上寺等候。然后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音后,就可以开始吃开斋饭了。到最后斋月的二十七,回族的族民很重视“盖德尔夜”,同俗地也说是“坐夜”。他们通常就是在家里做好可口的斋饭,然后送到寺里让大家吃。大家伙坐在一起聊天,吃东西。整夜不眠。等斋月结束后。开斋节就正是开始了。
回族人民在开斋节的这天,每户人家都会早起把屋子打扫干净院子巷口也打扫干净。给人以舒适、洁净的感觉。他们成年回族还要进行沐浴净身。全部的人都换上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聚集在一起,进行叩拜,完成天命拜功。之后他们会有相应的一些娱乐活动。